白咖啡是白色的嗎 | 小白科普
-
-
丑妞 這家伙很懶,還沒有設置簡介
0 人點贊了該文章 · 7420 瀏覽
不知道大家最初聽到白咖啡這個名字的時候是否與豬咖一樣,也以為是白色的咖啡?因為好奇買來嘗一嘗,結果愈發(fā)的納悶——這不就是速溶三合一么?跟平時喝的雀巢三合一差別也不大呀,為什么叫白咖啡呢?原本想用一杯咖啡澆滅的好奇心愈發(fā)的強烈。經過深入的學習和查證,豬咖發(fā)現要想說清楚白咖啡為什么叫白咖啡,首先得聊聊馬來西亞的咖啡種植、烘焙以及飲用習慣甚至是馬來西亞的相關歷史。而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套路也很符合豬咖的風格。
馬拉西亞從什么時候開始種植咖啡并沒有確切的文字記載。因為自16世紀開始它先后被葡萄牙、荷蘭、英國、日本占領。直到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宣布獨立??上攵氡WC其史料的完整性及延續(xù)性是很困難的。然而任何的事情都有其兩面性或多面性,特殊的歷史因素使得馬來西亞成為了少數幾個同時種植阿拉比卡、羅布斯塔和利比利卡咖啡的產區(qū)之一。關于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相信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,小編就不再贅述了。今天著重來講講利比利卡(也有翻譯為瑞比瑞卡的)。
利比利卡源于西非,是與阿拉比卡并列的咖啡品種之一,抗蟲害能力較強,且適合高溫潮濕的氣候,漿果及種子都比阿拉比卡豆大近兩倍,生豆的形狀一頭尖,另一頭稍寬類似水滴。最大的弱點就是極易感染葉銹病,且風味表現也不是很好,果皮果肉較厚,處理起來也非常麻煩所以至今沒有被廣泛種植。全球的產量約占咖啡總產量的3%左右。是馬來西亞白咖啡的主要原料之一。
說起“白咖啡”就不得不提到馬拉西亞的另一個特產“錫”,錫是一種貴重的金屬原料,據說用它制作的具有儲茶色不變,盛酒冬暖夏涼,淳厚清冽。自被人類發(fā)現后就備受追捧。據說16世紀末歐洲商人在馬來亞北部也就是今天大家所熟知的怡保發(fā)現了錫礦。錫礦的開采需要大量的勞工,其中以華人居多。勞工們每天都要在極其惡劣環(huán)境下超符合的工作,再加上馬來西亞炎熱潮濕的氣候,華人勞工們很容易因為水土不服而誘發(fā)各種疾病,身體健康一度受到很大威脅。幸運的是他們在無意中發(fā)現用野外生長的咖啡果煮水喝,不但可以緩解一身的疲勞還具有提神、醒腦以及保健的效果。便開始在做飯的時候將咖啡果與一些野菜煮在一起做成“咖啡野菜湯”來食用。
一天歐洲的礦主偶然間被這陣陣的咖啡香味所吸引,詢問后方得知礦工們在煮“咖啡野菜湯”,于是便向礦工們傳授西方煮咖啡的方法。礦工們開始嘗試用礦主傳授的方式來喝咖啡,并學著烘焙咖啡。
但是利比利卡咖啡風味貧乏,加之當時的西方人的飲用方式還停留在土耳其咖啡的階段,很多華人都接受不了這種西式咖啡的口味,卻又覺得這種飲用方式大大提升了咖啡提神醒腦的功效。一些聰明人便嘗試在烘焙咖啡的時候加入糖與棕櫚油,這樣烘焙后的咖啡喝起來就有一股奶油焦味,苦味會少一些,但依然不能滿足人們對苦澀味道的討厭。他們開始嘗試將不同大小、不同風味的的咖啡豆,其實就是將利比利卡、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咖啡豆混合,烘焙時只加入棕櫚油,并將西方的高溫烘培法改為中低溫長時間烘培。結果表明用這種方式烘焙出來的咖啡比之前的咖啡更清淡柔和、甘醇芳香、呈淡淡的奶金黃色,飲用時再加入牛奶與糖,入口香甜順滑,備受華人的喜愛。而當時在馬拉西亞的大多是福建一帶的華人,在給咖啡加奶的時候他們習慣說“加白”,所以人們就給這種咖啡起名“白咖啡”,以區(qū)別于西方傳統(tǒng)的“黑咖啡”。
所以“白咖啡”并不是白色的,其得名一來源于當時華人的語言表達習慣,二來是為了與傳統(tǒng)的西方喝咖啡進行區(qū)分。
經過時間推移,喝咖啡成為當地許多家庭的傳統(tǒng)習慣。白咖啡也逐漸成為馬來西亞的傳統(tǒng)特產與獨特飲用方式而深受人們喜愛。1985年雀巢公司進入馬來西亞之后,速溶咖啡的制作工藝隨之被普及,并被應用到馬來西亞“白咖啡”的制作上,為馬來西亞白咖啡插上了遠游的翅膀。再加上聰明的商人們?yōu)槠渥珜懗龊芏喔腥说墓适乱约胺N種有利于健康的宣傳,不明就里的消費者或因為好奇,或出于身體健康的考慮等原因成了白咖啡的粉絲。
但是豬咖不得不提醒大家——為了身體健康,大家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是盡量少喝速溶咖啡,多喝現磨咖啡。
登錄一下,更多精彩內容等你發(fā)現,貢獻精彩回答,參與評論互動
去 登錄! 還沒有賬號?去注冊